首页 自动驾驶 正文
国家邮政局靳兵:快速无人车成本持平传统车,商业模式形成闭环
25-03-28 22:28:48 章涟漪 赛博汽车

3月28日,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、副司长靳兵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(2025)上表示,2024年邮政快递物流3-10立方的无人车成本与普通新能源车基本持平,大规模量产应用条件成熟;多家第三方运营主体进入行业,商业模式形成闭环,无人车运营进入良性循环。

图片 1.png

过去一年,无人配送为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3月28日,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、副司长靳兵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(2025)如是表示。

在他看来,车路云试点是非常难的。首先要让车先跑起来。尽管车路云一体化是国策,是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向,因投入巨大,目前只能在小范围内试点,不可能一蹴而就,但快递物流无人车的应用是刚需,为车路云试点做了大量工作。

图片 2.png

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、副司长靳兵

在政策、企业等多方作用下,靳兵称,截至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已累计超过6000台,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的用户交付了上亿件订单,全行业日均配送量显著增加,有效弥补了快递物流人员不足的重大缺口,标志着快递物流无人车开始从“试点示范”正式向“规模应用”阶段迈进。

他指出,在此之下,2024年邮政快递物流3-10立方的无人车成本与普通新能源车基本持平,大规模量产应用条件成熟。多家第三方运营主体进入行业,商业模式形成闭环,无人车运营进入良性循环。

01

无人快递物流已解决最后5公里配送

快递物流无人车快速发展的背后,是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的结果。

首先是无人车企持续加大研发,极大幅度降低了成本。

靳兵指出,企业们针对行业应用,自主研发了每小时70公里车速的全场景通行能力的无人车,成本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1/10,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突破。如果没有成本的降低,落地是非常困难的。

图片 3.png

去年6月,九识智能一次性发布四款低价无人车

与此同时,随着中央集成域控制器,将自动驾驶、通信、底盘控制三合一,又进一步把车辆的可靠性提高了三倍。“车企还深入快递物流一线,了解行业的需求,研发了6立方、8立方、10立方、12立方新车型,成本降低在10万块钱以内,将单车成本再压40%。”在靳兵看来,这些为无人车大规模运用奠定了基础。

其次是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,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。这主要是通过售卖和自身租赁经营、第三方融资租赁经营多措并举,给用户更多的选择。

靳兵指出,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进来以后,不仅提高了安全性、可靠性,还让运营成本骤降40%,让行业快递物流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。“有的企业一次性订单下了几千台,而不是像过去两台、几十台的尝试”。

三是深入行业的生产作业流程现场,降低配送成本。一些企业研发了专用的设施简化了企业内部的作业流程,实现了生产作业的流程再造,颠覆了快递物流传统作业的模式,让单票的配送成本又直降50%。

“去年双十一达到7.29亿件,今年还会有更高的处理量”。靳兵强调,现在已经不止是末端,无人车还在城市内进行转趟运输,这是一个颠覆性的东西。


图片 4.png

无人车助力“双十一”

四是无人车企业不断完善自身商业模式,寻找增量。

一些企业通过动“硬件+服务”双收入模式,降本增效。这主要是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智慧城市项目,用无人车采集的交通流量、路况数据为交管部门提供动态调度方案,实现了数据的变现。

五是主动申请路权,努力让更多的车跑起来。据靳兵介绍,目前,新石器物流无人车已经陆续拿到北上广苏、杭州、无锡、成都等90多个城市的路权;九识智能在100多个市县、菜鸟在30多个片区取得路权,是前几年获批路权总数的三倍多,这也是一项历史性的突破。

六是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。目前国际标准已经颁布,无人车尤其快递物流企业的无人车已经在海外十几个国家上路运营,并且帮助这些国家制订了行业标准和相关地方标准。

七是政策频出,鼓励快递物流无人车发展应用;八是与低空经济相结合,打造路空一体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。

靳兵举例称,合肥大圩的葡萄,从采摘基地到老百姓的餐桌,两个小时。“我们用无人机直接到田间地头摘取葡萄。摘完用50公斤的物流无人机运送到分拨场地,分拨场地再用无人车直接送到老百姓手中。目前这种模式在全国普遍开花,它时效性很高,成本很低,也让农民得到了很好的收益”。

图片 5.png

合肥大圩“葡萄节”开展无人机配送业务

通过以上多方支持和创新,在靳兵看来,快递物流已经解决了最后5公里的配送,不仅是1公里,同时也为快递物流企业解决了分拨中心仓到城市集散点、集散点到末端网点,和收寄点到处理中心“最先一公里”的集散问题。

在此之下,截至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已累计超过6000台,实际应用还更多,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的用户交付了上亿件订单,全行业日均配送量显著增加。

他特别强调,这有效弥补了快递物流人员不足的重大缺口,并没有跟快递员抢生意,因为行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。“从2019年每天1亿件,到去年的7.29亿件,我的人增长了吗?没有,招不到快递员。2019年420万快递员,去年是450万快递员,人员翻七倍不现实,只能靠科技创新”。

由此,快递物流无人车也开始从“试点示范”正式向“规模应用”阶段迈进。

02

要与低空经济结合,再“大胆”一些

时间进入2025年,无人配送行业更加快速发展。

靳兵指出,2024年以来中央和国家层面政策导向强烈,尤其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了新要求,为规模化应用指明了方向。“是规模化,不是试点示范”。

随后,更是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。2025年3月,国家发改委更是将增加万亿特别国债额度三千亿,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,带动地方资金、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,投向将包括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无人车、无人机都在其中。

政策的核心:是发展低空经济、无人驾驶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;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;推动物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;车路云协同试点。

这背后,是强力的需求所致。

2024年,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50.8亿件,每天的量超过人均100件,未来还将保持高速发展,“最后五公里”末端配送成本占比占到物流成本的60%,这正是无人车的核心战场。

图片 6.png

与此同时,2024年邮政快递物流3-10立方的无人车成本与普通新能源车基本持平,大规模量产应用条件成熟。多家第三方运营主体进入行业,商业模式形成闭环,无人车运营进入良性循环。

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,但靳兵希望还能“再大胆一些”。因此,他建议:

一是地方政府应尽快总结经验,加大路权开放力度,支持试点示范成功的企业、行业,率先规模化上路运营。“5G、车路云协同等技术力量敢投,早见效,形成有效的GDP,而不是畏手畏脚,让耐心资本失去信心,让车企失去信心。比如说5G能为无人车提供全方位服务吗?没有。现在5G—A才100个城市,需要全国全网去做”。

二是车路云协同是终极目标,是国策,方向已定,各有关方面要真正动起来,尤其国企央企要参与进来。如果管理者只站在自身的角度,只考虑自身监管便利;如果投资者只站在利益最大化的角度,等量起来了一点风险都没有了再投入,那时候车路云协同,规模化应用永远也等不来。

三是要和低空经济、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。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《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》提出要“一网统管”,推动城市规划、建设、管理、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,但落地还有差距。“现在说是说,做还是各做各的,相关数据难以打通。如果打通了,有些数据变现就可以降低车企成本,吸引相关投资方来进行投资,数据不打通对城市的物流无人车而言,综合效率大打折扣”。

四是要增加政策的透明度,提高落地的精准度。“多年政策法规标准规划制定的经验表明,很多企业甚至地方政府部门对国家宏观、微观政策的掌握、理解并不全面准确,文件都没读全。我们也习惯政策出台以后去搞解读,结果层层解读传导误差,落地时已五花八门”。

五是制定政策法规标准规划要多到一线调研,管理部门要有一定层级的领导参加,不要都交给支撑单位,派没有决策权的同志去,下情难以全面上达。

靳兵指出,“企业的同志很实际,他专心科研做产品,你不真心了解情况,他也没时间陪你只能派个人应付你,结果制定出来的相关政策规定南辕北辙,效果大打折扣”。


评论: